水質自動監(jiān)測微型站的采樣系統(tǒng)管路堵塞會直接影響樣品采集的連續(xù)性與代表性,進而導致監(jiān)測數據失真或儀器停機。預防管路堵塞需從系統(tǒng)設計、材料選擇、運行維護等多環(huán)節(jié)采取針對性措施,通過主動防控減少顆粒物沉積、生物附著及化學結晶等問題,確保采樣流程順暢。 一、預處理裝置的優(yōu)化配置是預防堵塞的第一道防線 在采樣口前端需安裝多級過濾組件,根據水體中顆粒物粒徑分布選擇合適孔徑的濾網,通常采用 50-100μm 的初級濾網攔截大顆粒雜質,再通過 10-20μm 的精細濾網進一步凈化,減少進入管路的懸浮物質。濾網需設計為可拆卸式,便于定期清洗或更換,同時配備壓差監(jiān)測功能,當濾網前后壓力差超過設定閾值時自動報警,提示及時維護。對于含藻類較多的水體,可在預處理單元增設紫外殺菌模塊,抑制藻類在濾網表面的繁殖生長,避免生物膜形成導致的濾網堵塞。 二、管路材料與結構設計需減少沉積與附著風險 管路應選用內壁光滑、耐腐蝕性強的材料,如聚四氟乙烯或食品級聚乙烯,降低顆粒物與管壁的摩擦力,減少沉積概率。管路直徑需根據采樣流量合理選擇,避免過細導致流速過高引發(fā)的磨損或過粗造成的流速過慢形成沉積,通常主管路直徑不小于 8mm。管路布局應盡量減少直角彎和死體積,采用弧形彎頭降低流體阻力,同時確保管路傾斜角度合理,避免低洼處積水形成沉積物。采樣泵的安裝位置需靠近采樣點,縮短吸入管路長度,減少負壓導致的氣泡與雜質聚集。 三、定期清潔與自動沖洗機制是維持管路通暢的關鍵 系統(tǒng)需設置定時自動沖洗程序,每日至少進行 1-2 次高壓水沖洗,利用反向水流沖擊管路內壁,清除附著的細小顆粒與生物膜。沖洗時可引入少量專用清洗劑(如弱酸性溶液),針對水垢或金屬氧化物進行溶解,但需控制濃度避免腐蝕管路。對于長期運行的系統(tǒng),每月需進行一次人工拆解清潔,重點清理閥門、接頭等易堵塞部位,檢查管路內壁是否有劃傷或磨損,及時更換老化部件。清潔后需通過標準溶液驗證采樣系統(tǒng)的準確性,確保無殘留污染物影響檢測結果。 四、運行參數的動態(tài)調整可適應水質變化 根據監(jiān)測點的水質特征(如濁度、懸浮物濃度)動態(tài)調整采樣流量與頻率,在高濁期降低采樣流量并縮短采樣間隔,減少雜質進入量;在水質清澈時可適當提高流量以保證樣品代表性。采樣泵的工作參數需匹配管路特性,避免流量過大導致的湍流與雜質懸浮,或流量過小形成的沉積。此外,系統(tǒng)需具備堵塞預警功能,通過監(jiān)測管路壓力、流量變化或泵運行電流,實時判斷管路通暢狀態(tài),一旦出現(xiàn)堵塞趨勢立即啟動強化沖洗程序,防止堵塞加劇。 通過上述綜合措施,水質自動監(jiān)測微型站可有效預防采樣系統(tǒng)管路堵塞,保障樣品采集的連續(xù)性與準確性,為長期穩(wěn)定運行提供可靠支撐,確保監(jiān)測數據能真實反映水體質量狀況。
|